“明天我們去哪裡養老”:中國吸納民間力量應

2021-04-27 16:51 来源: 浏览:
热点: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對於55歲的貴州農民工楊美學來說,今年的“老年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他創辦的“楊美學敬老院”將在這天正式挂牌。

12年前,家住貴州納雍縣的農民楊美學到省城貴陽打工,城市裡很多空巢老人、農民工的父母無人照顧的情形觸動了他。2006年,不顧家人反對,他毅然把打工積攢的8萬多元全部投入創辦了“貴州農民工慈善助養院”。

七年來,先后接納了120多位老人,為其中60余位老人養老送終。

由於開辦養老院需要社會相關機構的批准証書、消防合格証、衛生許可証等証件,這家“慈善助養院”一直是“黑戶”。

直到今年7月20日,楊美學才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証書》,這意味著,他的助養院正式“轉正”。

楊美學的夢想之所以能實現,與中國日前實施的兩項新法規關聯緊密。今年7月1日,《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不僅降低了床位數這一進入門檻,建設單位也不再僅限於組織,個人、包括外國人都能在中國辦養老機構。

政策“鬆動”源於中國當前面臨“銀發浪潮”的艱巨挑戰。據統計,2012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但建成的各類老年服務機構僅4.4萬個,擁有床位416.5萬張。“明天我們去哪裡養老”的疑問困擾著未富先老的中國。

長期以來,由於進入門檻較高,審批流程較復雜,很多民辦養老機構都是楊美學這樣沒有任何資質的“黑戶”,民政部門對於養老機構設立的許可范圍隻限於公辦企業與民辦非營利企業,營利性民營養老機構沒有明確注冊單位,不納入民政監管體系,也少有政策上的優待。

9月份,《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正式對外公布,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到2020年,中國社會養老服務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年人35至40張,同時,將形成一批養老服務產業集群。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國務院此次出台的意見,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的土地、稅收、補貼等關鍵要素上都實現了突破。

目前,中國多省、市均採取各種措施吸納民間力量發展養老產業。陝西省對符合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按新建(改擴建)床位數,在資金補助、土地供給、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方面享受優惠﹔港澳服務提供者可在廣東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形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貴州省貴陽市新建的設有300張床位的觀山湖區中心敬老院,採取了公建民營的形式,將民辦人才、管理優勢與政府財政、資源優勢有效結合起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