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2.64亿。另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
那么,如何让老人实现在家安心养老,舒适养老?许多城镇老旧小区着手的第一个措施就是适老化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如何更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从目前各地实施情况看,许多老旧小区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加装电梯、增加无障碍设施等适老化改造的内容,为居家养老提供“硬件”公共服务设施。
再过几天,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新装的两部电梯就要投入使用了,这两部电梯由政府投资建设,居民不用集资,每次上下,可以选择单次付费,也可以选择包月使用。这一下子,让这两个单元的老人们感到分外高兴。劲松北社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如今居民中近4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除了户外电梯,“适老化改造”的步伐也进入了老人家中。劲松北社区就给有需要的老年人家里安装各种紧急呼叫器、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备。
按照计划,今年全国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今年前5个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已达2.29万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42.4%。
“物业+养老”模式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近两年,住建部等部门除了鼓励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还鼓励老旧小区引入物业公司,推行“物业+养老”的模式。物业的介入让社区养老的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与传统机构养老相比,这种模式更容易被老人接受。既不离家,也减少了很多子女的后顾之忧。
从去年开始,北京劲松北社区从社会上引入了物业公司,加装电梯、安装扶手等一系列小区改造都得益于物业的入驻。不仅如此,物业还为小区所有老人梳理了一张为老服务清单,包括老年餐、理发、电器清洗、保洁等,可以基本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由物业联系人负责对接第三方机构,实现第一时间就近服务响应。
此外,这两年,我国还在200多个地区进行了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一些地方为此特别建设了养老综合服务体,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在成都市金牛区的友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4岁的赵玉珍老人正在做早操。作为一名全托老人,她不仅吃住都在这里,每天还可以和其他老人自愿参加中心组织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作为成都首个社区养老综合体,这家服务中心设置有健康评估室、康复室、养老房,能为社区内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医疗等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相比传统的机构养老,这种立足社区的服务中心,收费却并不高,像赵玉珍这样的全托老人,每个月仅需要支付3000元。
按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受“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
激发市场活力
做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蛋糕”
养老是“夕阳工程”,但却是“朝阳产业”。除了少数失能老人需要机构养老之外,居家社区养老市场潜力巨大。可以通过完善社区养老文体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通过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就能把居家社区养老市场这个“蛋糕”做大。各方发力,相信幸福“养老产业”一定能越来越红火。
(来源:央视网2021年7月14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没有养老金,儿女又不养老怎么办呢
近日发布的阿里巴巴《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疫情以来,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触网”增速远超其他年龄组,仅次于“00后”,但由于
6 月即将结束,武汉市区多所老年大学近期发布通知,明确今年春季学期课程顺延至秋季,秋季学期将择机开学。 部分学校秋季不补招新生 6 月 22 日上午,记者在武汉老年大学香江路校
自2017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来,石嘴山市通过构建“1+4+N”四级信息管理平台,引入第三方运营商,以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将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资
广东东莞市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对象由“东莞户籍年满60周岁老年人”拓宽至“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这对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东莞市来说是一项突破性举措。这是记
此外,针对许多老年人辨别能力差、安全上网和防骗意识薄弱,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等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议,要特别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度和个人隐私保护,做好老年人